大国工匠话逐梦壮志
媒体聚焦扬匠心光芒
——大国工匠广西代表记者见面会现场直击
初冬的南宁暖意融融。11月25日,大国工匠广西代表记者见面会在自治区总工会机关拉开帷幕。郑志明、唐勇、陈仁桂、庞淇文、池昭就等我区五位大国工匠身着工装、肩披绶带、胸佩奖章,集中亮相。来自中央、自治区及相关市级的20余家媒体记者齐聚现场,共同聆听“桂”字号大国工匠的奋斗故事,感受“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记者见面会现场。
人物风采:八桂工匠群英谱
见面会以五位大国工匠的自我介绍开启。“我苦练基本功、锉削技艺,练坏无数的工具,将手工锉削精度控制在0.002mm以内。”郑志明的话语朴实却有千钧之力。他从1997年参加工作开始,始终如一坚守生产一线,握紧手中的工具、守住心中的匠心,为建设制造强国添砖加瓦。
唐勇的声音里,带着常年穿梭崇山峻岭的爽朗:“我带领团队研发的500千伏紧凑型同塔双回线路带电作业‘等电位进入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长期实践中,他摸索出多项绝活绝技,将更换耐张单片绝缘子作业时间从15—30分钟压缩至5—8分钟,实现秒级(1秒/颗)螺栓松紧检查。
陈仁桂则分享了为圆“航天强国梦”,扎根熔铸车间的故事。“我们历经2年700多次试验,开发出世界最大规格航空航天用7050铝合金扁锭,4次打破世界纪录”。他用平静的语气,道出以匠心熔铸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钢筋铁骨”的奋斗历程。
“通过岗位钻研与历练,我熟练掌握现场近2千把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中心设备性能,能将零件加工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内。”不止如此,庞淇文还秉持“立足现场、直面现物、解决现实问题”的理念,开展培训近百场,培育10余名技能骨干,为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发挥重要作用。
池昭就着重介绍近两年的技术成果:“我和团队成功突破QT1000-5球墨铸铁3D打印砂型铸造技术难题,打破该类高牌号球墨铸铁依赖铁模覆砂的行业传统;突破气缸盖、气缸体逆向制造技术,解决无图纸情况下损坏零件的复刻难题……”从学徒到首席技师,池昭就始终坚信,“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敢闯”。
五位工匠的讲述没有华丽辞藻,却让现场记者频频颔首,不断用镜头与笔触记录下这些“平凡岗位上的不凡”。

记者见面会现场。
对话交锋:匠心闪耀问答间
问答环节将见面会推向高潮。记者提问直击匠心内核,工匠回答则让工匠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当被问及“获得大国工匠称号后身份是否发生变化”,郑志明笑着说,自己仍是生产一线的工人、车间里的“郑师傅”。他强调要把“调芯钻孔法”等技艺传承下去,并透露去年工作室研发的NVH设备,正是带着徒弟们一起啃下的“硬骨头”,打破国外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垄断。
唐勇在回答“工匠精神核心内涵”时,提炼出饱含实践智慧的“三股劲”:守初心的韧劲,做极致的钻劲,扛责任的拼劲。正是这“三股劲”,让他能踏着凝冻路面、背工具徒步3小时前往故障现场抢修;把更换绝缘子时间从30分钟压缩到8分钟;高空奋战4小时完成网内首次超远距离地线带电补强。
面对“印象最深的攻关案例”提问,陈仁桂带大家重回2016年。十月的南宁早晚温差大,冷却水温度波动达16℃,远超7085合金允许的5℃范围。他回忆,团队三班倒24小时封闭研发,每天只有一次试验机会,顶着“别人十年都没成功”的质疑,终于在第7天迎来突破。
针对“如何发挥引领作用”的问题,庞淇文给出清晰规划:立足岗位攻克核心零部件加工技术难题,搭建“工匠传承平台”培育适配行业的复合型人才,走进校园“播撒匠心”打破“产业工人等于体力劳动”的偏见。
池昭就则动情回忆2004年的模具开发往事:国外专家说要8个月、上千万元,“我们仅用3个月就攻克所有技术难关”。他记得,当第一台铸件从模具中成功吊起时,整个车间瞬间沸腾,这份认可也点燃了他一辈子的创新热情。
每一次问答都是一次匠心传递,现场快门声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些闪耀着坚持与突破的瞬间。


唐勇、陈仁桂接受记者采访。
精神传承:平凡岗位非凡心
这场见面会不只是一次故事分享,更是一场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动员,为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国工匠不是身份也不是角色,它是一种精神,鞭策我们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在建设制造强国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郑志明说道。
“平凡岗位能出绝技,精益求精就是匠心。”唐勇表示,他将继续扎根一线,传承技艺、创新攻关,守护万家灯火,为我国“西电东送”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陈仁桂表示,将坚持在下一代航空铝合金材料方面加强科研攻关,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打响南南铝加工品牌,助力广西铝产业转型发展。
庞淇文说,他将继续秉持“匠心在于坚守,创新源于热爱”的信念,带领团队在产品研发试制、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领域深耕,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大国工匠荣誉对我来说是肯定更是责任。未来,我会继续坚守岗位、深耕技术,同时全力培养更多徒弟,助力他们成为广西工匠、大国工匠,助力玉柴和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池昭就说。
言辞掷地有声,句句彰显担当。未来,相信会有更多“桂”字号工匠接过匠心火炬,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以实干与创新为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筑起坚实根基,让工匠精神在八桂大地持续闪耀光芒。
最新推荐
点击排行
- 231271王东明:在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 196942南宁市总工会各部室简介…
- 149293@广西人留意!10月17日开始医保缴费,…
- 148674南宁市总工会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 146635市总直属企事业单位
- 142956《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
- 137807南宁市总工会基层联系指导组分组名…
- 126928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机关工会…
- 120159南宁市总工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基层…
- 1186810南宁市总工会民族团结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