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宾阳县洋桥镇凌达村的芋田里,陶树记俯身拨开翠绿的芋叶,指尖轻触泥土,仿佛在与土地对话。这个动作,他重复了10余年。陶树记从一名贫困户蜕变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他用汗水和智慧,在芋田里书写了一部关于奋斗与责任的传奇。
2013年寒冬,陶树记从广东引进的5亩种苗因气候、技术等烂在地里,投入的3万元化作田埂上的叹息。
转机随着春风叩响木门。2015年,驻村工作队带来的政策手册里,“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的字样点亮了陶树记的希望。他毅然返乡,贷款5万元重启香芋种植事业。这一次,他不再孤军奋战。广西农科院专家传授育苗、施肥技术,他跑遍桂林荔浦、柳州的种植基地取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土壤湿度对芋头生长的影响。2016年,15亩试验田迎来丰收,3万公斤香芋以高价售罄,让“陶树记”3个字成为凌达村的希望符号。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人富才是路。”2017年,陶树记成立宾阳县洋桥镇香芋种植合作社,注册“宏陶”商标,将零散种植升级为标准化产业。他自创“田间诊疗室”,为村民解答病害难题;引入有机施肥技术,打造无公害高端香芋品牌。3年里,合作社种植的香芋面积从5亩扩大至1000余亩,亩产值从2000元跃升至万元,带动235人就业,6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5万元。
作为镇人大代表,陶树记的视野超越芋田。他推动安装30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13公里环村路;主导“三清三拆”,让陶村从“脏乱差”变身“两高”沿线的美丽乡村样板。
产业振兴路上,陶树记更显前瞻性。与南宁市农科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引进无人机监测、智能灌溉技术;牵头餐饮企业开发香芋伴手礼,打通产销链条。2024年,合作社年经济效益突破800万元,陶村香芋成为广西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
最新推荐
点击排行
- 226851王东明:在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 170012南宁市总工会各部室简介…
- 139773市总直属企事业单位
- 134274南宁市总工会集中采购管理办法…
- 116285南宁市总工会民族团结宣传…
- 112446南宁市总工会办公室关于转发《基层…
- 111847南宁市总工会基层联系指导组分组名…
- 110588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机关工会…
- 107269市劳动模范黄诗予向基层工会捐赠11…
- 1072110南宁市2023年广西五一劳动奖和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