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5月10日电 (记者 吴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1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了,但我们院研制的三台有效载荷还需在卫星平台上在轨测试一段时间后,才能成功发回相关数据。”
5月9日凌晨2时28分,中国首颗高光谱分辨率大气环境观测卫星——高分五号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高光谱分辨遥感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高分五号卫星配置6台有效载荷,其中3台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分别是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EMI)、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和大气气溶胶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PC)。刘建国是这三台有效载荷的总指挥。
他说,这三台有效荷载不是对地球简单的“拍照”,而是针对地球大气层敏感成分要素进行全球快速精确的信息获取,从而实现对大气主要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细颗粒物等定量分析。
他介绍,荷载就是安装在卫星平台上、能够独立完成一项观测功能的仪器。
刘建国介绍,高分五号的成功发射填补了国产卫星无法有效探测区域大气污染物的空白,可以满足环境综合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是中国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对地观测能力的重要标志。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研制的3台仪器在卫星平台将陆续开机运行,预计经过半年左右在轨测试,会对外发布首批数据。
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主任设计师熊伟介绍,在设备研制过程中,从原理样机到产品正样穿越了一个个技术障碍,例如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从测试样机到最终符合在轨运行的所有要求的成品,至少自我迭代升级了5个版本。
“80后”的裘正炜是大气主要温室气体监测仪(GMI)的结构设计师。他说,研制过程中,很多环节需要反反复复地试验、完善、提升,有次为一个热管上的打孔问题,花费了两个星期。
他说:“现在还远远不是放松的时候,高分五号卫星的设计寿命是8年,我们的团队需要持续为载荷的在轨运行和地面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完)
最新推荐
点击排行
- 472581南宁市总工会召开十八届七次全委(扩…
- 3656522017年“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援助月”…
- 272943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
- 235724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的意…
- 174655市总工会副主席杨隽深入基层慰问劳…
- 172896做好意识形态引领,全力推动工会宣传…
- 150147南宁市总工会召开工会工作务虚会议…
- 147418南宁市总工会开展2018年春节送温暖…
- 144449南宁市总工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主席宣…
- 1402310市总工会领导